-
(一)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
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
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 -
(二)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
-
(三)金融管理部门视为合格投资者的其他情形。
一、当前主要有哪些金融牌照?
金融业是特许经营行业,必须持牌经营。俗称的金融牌照,是指批准相关机构开展特定的金融业务的许可证,由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颁发。必须许可才可开展的金融业务主要有银行、保险、信托、证券、期货、金融租赁、公募基金、第三方支付等。
二、合法的金融投资理财产品有哪些?
资产管理业务,属于金融业务范畴,必须持牌经营,必须纳入金融监管。居民如有理财需求,应当选择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资产管理机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等。未经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许可,任何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不得代理销售资产管理产品。如您发现这样的“理财产品”,请立即举报!
三、倡导和推动理性消费是全面落实我国发展新理念的必然要求
首先,理性消费有利于创新发展。创新发展既需要在供给侧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也需要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理性消费理念有利于引导人们进行更多的精神消费、文化消费,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助于全社会人力资本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增长。
第二,理性消费有利于协调发展。在我国城乡、区域、群体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的情况下,消费也出现了较大分化的格局,部分群体的非理性消费与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和城市贫困群体的消费不足是并存的。推动理性消费,有助于提升全社会的储蓄水平,有助于把更多的“剩余”用于促进发展特别是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上。
第三,理性消费有利于绿色发展。恩格斯曾经强调,消费要与人类本性的自然需求相称、与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相匹配。无节制的消费导致社会的生产生活陷入到一种“过度生产过度消费大量废弃”的模式,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推行理性消费,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奢侈浪费,形成“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的良性循环,有利于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第四,理性消费有利于开放发展。随着中等收入群体的增多,中国消费者群体成为了世界消费品市场上的“大主顾”。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不仅会对全球可持续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而且会对全球消费市场的格局和其他国家居民的福利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理性的消费有助于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反之,则会对中国的对外开放产生不利影响。
第五,理性消费有利于共享发展。过去10多年,社会上一些无节制挥霍的消费行为,消耗了整体社会财富,危及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原则。倡导理性消费,有助于社会财富更公平地为人民所分享,推动共享发展的实现。
四、倡导和推动理性消费刻不容缓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及其所带来的消费能力的增长,我国出现了日益严重的非理性消费,业已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一是削弱了全社会创新的动力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消费者把过多钱用在非理性消费上,既会影响自身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也会影响全社会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减弱全社会的创新能力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二是加重了生态环境问题。非理性消费过度占有和消耗资源,过度排放污染物,成为了影响我国生态环境状况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三是弱化了社会的公平感。日益增多的非理性消费现象,进一步凸显了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状况,加重了中下收入阶层的不公平感。
在当今中国,日益增多的非理性消费行为,折射出的不仅仅是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观、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嬗变。“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对于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而言,调整发展的思想观念和认识,树立理性消费之风,事关国运,不容迟疑。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以欧美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为蓝本,认为发展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把物质财富的增长作为核心发展目标乃至于惟一发展目标。这种发展模式虽然带来了社会物质财富的快速积累以及人们物质消费的快速增长,但忽视了过度物质消费对于社会公正、生态环境等领域的负面影响,人们的幸福感并没有随物质消费的增长而等比例地提高。我们应对原有发展观和发展模式进行深刻反思和重新调整,树立新的发展观,要为实现人民的幸福而发展,为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而发展,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发展,为实现全人类的永续发展而发展。
第二,全面认识消费对于发展的作用。适度的超前消费对于拉动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刺激内需是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然而,刺激内需并不意味着鼓励非理性消费,非理性消费建立在透支收入、透支生态、透支资源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短期的虚假性需求,干扰了市场正常的供求关系和价格信号,对中长期经济增长相当不利。要认识到,只有以消费主体合理的消费需求为基石的发展,才是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第三,高度重视消费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写入了“中央对‘十三五’的建议”,这充分表明建设生态文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极端重要性。消费是人类的重要活动,必然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建设生态文明,必然要求人们进行理性的消费。
第四,发挥大众传媒对正确消费观的引导作用。“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物质匮乏年代的古训对人们节俭消费的引导。在物质相对丰富的当代,非理性消费之所以能兴起,既有其物质条件,也有其思想根源。享乐主义和虚荣意识,通过大众传媒有意或无意的传播与发达,构成了非理性消费得以盛行的思想基础。应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的正面引导作用,引导鼓励适度、科学的消费,树立追求简约、健康的生活理念。
第五,运用政策手段促进理性消费。要推动收入分配改革,调节过高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消除非理性消费的收入基础。也要利用价格杠杆内化外部性成本,引导企业生产和制造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产品,引导消费者远离环境不友好的消费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