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
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
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 -
(二)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
-
(三)金融管理部门视为合格投资者的其他情形。
如何防范新型电信网络诈骗?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屡禁不止,诈骗分子极其狡猾,诈骗手法不断翻新,让广大群众防不胜防。为了不让诈骗分子有可乘之机,请对常见诈骗手法保持警惕:
1、仿冒身份类诈骗:诈骗分子常冒充领导、冒充亲友、冒充公检法、民政、教育等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冒充银行、证券公司等单位工作人员进行诈骗,还会伪造身份诈骗,如伪装成“白富美”或“高富帅”,加为好友骗取对方感情和信任后,随即以资金紧张、高收益项目投资、诱导在虚假博彩网站投钱等各种方式骗取钱财。
2、购物类诈骗:诈骗分子常通过假冒代购、低价购物、开设虚假购物网站、虚假退货等方式进行诈骗,如在疫情期间就有不法分子通过微信等渠道以售卖口罩等防疫物质为幌子,待受害人支付价款后,就找各种理由不发货或拉黑受害人。
3、虚构险情类诈骗:诈骗分子常会通过虚构亲友遭遇车祸、绑架、手术等,利用受害人焦虑心理骗取钱财。如不法分子谎称受害人子女或父母突发疾病需紧急手术,要求转账方可治疗,受害人往往因为担心、心急便按照不法分子指示转款。
4、利诱类诈骗:诈骗分子通过发布各类中奖信息、积分兑换、分享链接或扫描二维码领红包、高薪招聘等方式利诱受害人,骗取钱财。如利用网络直播间人员混杂,使用弹幕评论等形式发送轻松高薪的兼职招聘等虚假广告,一旦有人上钩,就要求交纳“保证金”“介绍费”等,骗取钱财。
5、其他类诈骗:主要利用各类新生事物、社会热门事件进行诈骗,如刷单及代运营、“校园贷账户注销”、虚假投资平台、虚假爱心捐款等。如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短信、社交软件等渠道广撒网,邀请受骗者加入群聊,所谓的专家、操盘手在群中在线讲股,逐步以股市行情差等理由,诱导受骗者转至虚假投资平台进行操作,宣称交易自由、门槛低、高回报,刚开始会让受骗者得到收益,获取信任后,便会逐渐让其加大投资,最终令受骗者损失惨重。
广大消费者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保护财产安全,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要做到“三保持”、“三务必”,同时知晓反诈防骗“三大利器”。
“三保持”:一要保持高度警惕,对于打电话、发微信自称“是某身份”的人员,不能盲目轻信;二要保持沉着冷静,听到亲友发生事故、财产损害等紧急信息,不能惊慌失措;三要保持清醒头脑,看到中奖、领红包、超低价、超高薪等好信息,不能贪图小利。
“三务必”:一是务必多留心疑似电信网络诈骗信息,可通过拨打官方电话、官方网站查询、与亲友讨论等方式核实确认各类信息真伪;二是务必多学习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并及时提示家里的老人、小孩,共同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三是务必及时寻求帮助,一旦发现可能遭遇电信网络诈骗,要尽快拨打110报案,并准确提供骗子的账户、账户名称。
反诈防骗“三大利器”:
一是“全民反诈”APP。“全民反诈”APP是由公安部刑事侦查局组织开发,用于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专用APP。该APP旨在宣传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知识,提高群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意识和能力,方便群众举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为,提供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线索,减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生,避免群众财产损失。该APP设置了反诈宣传、预警提示、线索提供、指尖举报、风险提示、在线答题、安全检测等功能模块。群众可以通过“全民反诈”APP了解最新诈骗手段伎俩、身边发案情况。
二是“96110”反诈骗专用号码。96110是全国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用号码,用于对群众进行预警劝阻,案件回访,防范提示及反诈宣传。如有96110来电,您或您的亲友可能正在遭遇电信网络诈骗,请您及时接听,耐心回答提问。如果发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线索,您可以打96110电话或发送短信,也可以通过注册“全民反诈”APP进行举报。您的举报,可以避免更多的群众遭遇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三是“12381”反诈预警短信。“12381”是2021年7月14日起,国家反诈骗中心与工信部反诈中心联合向公众免费推送的反诈预警短信。如您收到来自“12381”的预警短信,表示您可能遭遇通讯信息诈骗,请保持高度警惕,谨防上当受骗。该预警短信不携带任何网址链接、微信、QQ号、电话号码等联络方式,无需任何回复/回拨!
案例:网购退款变贷款
一、案情简介
某大学生赵某接到自称淘宝网店“客服”的电话,称她买的衣服有质量问题可获得退款,对方准确说出她的名字、订单号、购买衣服颜色、型号等详细信息,赵某信以为真。但此时“客服”提出了一个退款条件,必须有支付宝的极速退款资格,而该资格要有足够多的芝麻信用分值,“客服”表示,他会转6000元的保证金帮赵某提升芝麻信用分,但之后赵某需将这笔钱退还给网店。赵某同意后,“客服”加了她微信,并发来名为淘宝退款的网页链接。赵某点进去按照提示操作,很快收到6000元,赵某以为这是“客服”转来的保证金,便将这笔钱转给对方。但事实上,赵某收到的6000元就是赵某按照“客服”指示操作从网络贷款平台借出来的,赵某并没有收到任何退款。
二、手法分析
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个人的网购信息,伪装成购物平台的客服人员,以商品质量出现问题、发错货物等理由,主动提出要为买家退款,甚至提供多倍赔偿,骗取买家信任。再通过网络借贷APP或钓鱼软件等方式设陷行骗,“耐心”指导受害人操作,骗取受害人钱财。
部分消费者缺乏警惕意识,为了快速退货退款并获得赔偿,盲目按照犯罪分子的要求进行网络操作,反而中了骗子设下的圈套。
三、防范建议
近年来,网购已经成为人们购物的重要方式,给群众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伴随而来的也有不法分子制造出来的一个又一个陷阱,大家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牢记以下几点:一是网购时一定要在电商平台上与卖家沟通,而不是通过短信、微信、电话等联系客服人员,这样才能有效提示和拦截站外钓鱼网站;二是如果需要退货退款,一定要通过电商平台提供的官方渠道进行相关操作,确保退货退款流程在电商平台的监督之下进行;三是如果退款时对方提出需要转账、汇款、贷款等要求,务必保持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四是不随意扫描陌生人发来的二维码,不轻易点开陌生的网址链接,更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任何个人信息。